度过不租房的606天,她成了生活方式的混血儿 | 家有没有另一种可能?
“相同的灵魂总会感召相同的个体。只是互联网让这一切变快了。”
——这是一个房东在郑辰雨手帐里的留言。
不买房,不租房,住民宿。在这个人人为住房焦虑的时代,郑辰雨选择成为了一个城市的“游牧民族”。
“民宿的本质是把有趣的人连接起来,更快地找到每座城市未曾谋面的朋友。”
郑辰雨眼里,民宿是一座桥梁。通过它,她和房东、室友,甚至是那些看起来最不可能有交集的人聚在一起。
这让她成为了“生活方式的混血儿”。
一个个陌生人的家成了她的灵感来源。
文|安妮兔
1
居住即人生。
一个人的房间,常常是一个人内在世界的具象表达。
郑辰雨仔仔细细观察了她所住过的房屋,把它们一笔笔画了下来。
“这是洛杉矶大隐隐于市的房子。石膏雕塑坏了,Tracy把它改成了花盆。”
郑辰雨画一个屋子的角落,红色木马和纤细竹子旁,桌子上,一个石膏雕塑头上长出一丛植物,歪斜的枝叶伸展着生机勃勃。
“心中有爱,生活中没有废品,总会有气息。”
她悄悄描绘房屋主人Tracy的内心世界。
这几年,郑辰雨拉着行李箱,敲开一个个陌生人的家门,到他们的心里瞧了瞧。
她其实还有个更为人所熟知的网名——苹果姐姐。
如果只能用一句话,她的粉丝也许会这样介绍她——“住了606天民宿以后,她辞去了硅谷的工作。”
高中时就全奖入读美国前十的私立高中,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,又进入华尔街,成为了Morgan Stanely纽约总部的一名金融分析师,再后来,踏入硅谷科技圈,加入创业团队。
这样的苹果姐姐听起来就像是穿着普拉达的女魔头。
但她的夜晚却属于牛仔裤和T恤,属于画笔和色彩,属于最狂野的梦。
她在下班后为硅谷创始人画肖像到深夜,写作分享自己各种有趣的经历,她四处旅行,探访世界各地的咖啡馆,住进当地人的家里……
仿佛总在“入世”和“出世”间起舞,她发现:
“你真正热爱的事情,它会反复出现在人生轨迹中。”
很多人认识“苹果姐姐”,或许是因为她画的硅谷创始人肖像,真正开始喜欢她,则是在读过她分享的民宿生活故事,看过她画笔下的陌生人的家之后。
▲硅谷创业者Drew Houston 和郑辰雨给他的画像合影
2
天使之城洛杉矶对郑辰雨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,她曾在洛杉矶住过一年,但在这座城市却感到孤独。
面对自己的孤独感,她感觉,“或许住进当地人家才是解药。”
2015年,郑辰雨成了洛杉矶的“城市游牧族”。
那年9月,她创业受到挫折,决定从深圳回到位于洛杉矶的公司总部。
“每天疯狂工作,睡觉时候的to-do list 和早上起床时的一样长,人一直处在高压之下。”
郑辰雨回忆那时的状态。
回美国前,她想要放空,就去了阳朔和桂林。
那一个星期里,她住了4间不同的民宿。
她认识了暖心周到的房东、志趣相投的游客、专注热情的匠人。
这让她触动,她问自己,“家”有没有另外一种存在的可能?
“辗转于4间风格迥异的民宿,发现原来一直搬家、轻盈上路的日子是可行的,而且能够快节奏尝遍人生百态。 ”
阳朔之行于郑辰雨的意义像是“工厂打样成功了”。
回到美国,郑辰雨便踏上了一年365天住民宿的“生活实验”。
她决定不再租房子,过民宿生活。
▲时隔两年后,郑雨辰再次住进了房车公园,房东是摄影师以及电影制片人,房子建在沙漠上,郑雨辰取名为“车轮上的家”
郑辰雨开始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旅行。
“每次走在洛杉矶街头,我总好奇那些先锋建筑的主人是谁、有怎样的故事。”
试想,在每个街区都有一个家,会是怎样一种体验?
郑辰雨以住民宿的方式,住进了画廊、城堡,遇见了建筑师、音乐人、导演.、飞机机长、心理咨询师、旧物店老板、律师.....洛杉矶的房东和好莱坞大片一样绚丽多彩。
她惊讶于眼前这个全新的洛杉矶,感受它的活力与能量。她收获了几十个当地朋友。
后来,郑辰雨换了新工作要搬到硅谷。
临行前,她组织了一场“房东派对”。
“那是我最开心的一天。因为住民宿,我爱上了洛杉矶,这座曾让我充满孤独感的城市。”
3
“比起在美术馆里看射灯下的画,我更喜欢被画家的作品簇拥环抱,直接地感受画家的生活状态。”
要认识世界和人呢?郑辰雨也不满足于只是站在远处围观。
她敲开人们的家门。
门打开,她遇见了不同的活法 。
她曾推开了生锈的大门,住到了一间有些奇怪的房子——
洗浴间在室外,洗漱时能听到大风呼啸而过的声音。走到院子里,她发现了和猪一样大的兔子,那只兔子正在照镜子。
她曾住进房车艺术区——
房东是一位意大利后裔制片人。他充满想象力,装饰了各种各样的房车。
这让郑辰雨想起了自己的梦想。
梦想里,她的后院也有一辆房车,跑着小动物。房车是卧室,也是工作室。
“创作时钻进去,写累了,就坐在门口看风景。”
在日本广告界风云人物的家里,她遇见了“另一个自己”。
那个女孩和她一样到处旅行,像她一样随身携带一个厚厚的手账。虽然相差九岁,两人却很快成为莫逆之交。
郑辰雨也总是忘不了,被百年红树林和橡树簇拥着的一间位于加州海滩边的树屋。
树屋的房东道格,曾在旧金山的金融街上班,他跟儿子布莱特一起搭建了这个树屋,父子俩忙活了两年时间。
但八年前,布莱特出车祸意外去世,年仅19岁。
道格用树屋接待了来自全世界的人。
他相信,是布莱特的善良引来世界各地的客人。
他说:“开民宿像变魔法,源源不断地把世界各地的朋友送到我家,每一次接待客人入住都是对布莱特的纪念。”
郑辰雨好奇地用言语和房东交谈。
她用目光和他们的房屋交谈,和书架上的书、挂着的装饰物交谈。
她翻开手账,把它们一一画下来、写下来。
“25年飞行生涯的机长真的是有三生三世的人生智慧……”
“拉斯维加斯不只有赌场,金发女郎也不都是花瓶……”
“82 岁的‘文艺复兴’女画家,她的每一天都是工作日......”
......
她既是旁观者,又是创作者。
“ 99个人有99种人生,没有固定的模板。”
郑辰雨发现,原来那些电影中的生活方式,是真实存在的。
“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。住民宿,就像是生活方式的混血。 ”
4
“很多人说,没有房子就没有家,没有安全感。
但我觉得,一个房子给你的只是物理空间的安全感,真正的安全感是精神世界的。”
放弃光环笼罩的道路,选择人迹罕至的小径;放弃熟悉空间的安稳舒适,选择四海为家的动荡不安;放弃建造和固守,选择流动和打开。
郑辰雨不觉得自己是“有勇气”,而是“做出了取舍”。
你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都是你。
它们既是供你发挥的画板,也是容纳你生命特质的容器,它们反过来也影响你、塑造你。
民宿让郑辰雨体会了“三生三世”的故事,她想要慢慢梳理、消化、输出。
去年,她辞去硅谷的高薪工作,开始整理住民宿的故事、写书。
她还租了一间画室,把民宿中遇到的宠物和好看的房子画成画。
本月中旬,她的《不租房的606天》将要出版。
“没有住民宿的经历就没有现在的我。住民宿给了我创作绘画的灵感和很多很多故事,是人生的学校。 ”
郑辰雨想,自己将来仍然会继续自己的民宿生活。
她的想象中,自己的伴侣应该是那种愿意每隔一段时间搬家到另一个城市、国家的人,是愿意开房车旅行的人。
她想,也许有一天她也会在哪个地方停下来,住下来。
“我觉得那应该是个有棕榈树的地方。棕榈树很高很细,它们随风摆动,但是不会倒下。”
5
“家一定是四四方方的出租屋吗?它是否也可以是童年的树屋、海滩上的休闲房车?”
郑辰雨经常这样问。
“我意识到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. 你的心在哪里能得到安慰,哪里就能有家的感觉。 ”
她记得,在世界上的角落,那些认真摆放着一朵花,泡着一杯茶,装饰着一面墙,改造着一个庭院,营造着一个创作空间,那些孜孜不倦为自己布置一个家的普通人。
她看到,让居住变得幸福,可能是放着好听的音乐,把家收拾整洁,有人或者宠物的陪伴。
也许只是允许破碎雕塑里长出一小簇植物。
有一次,在朋友家住,郑辰雨发现阳光每天早晨都会照在一个台子上,脑海中闪过之前住过的民宿的样子,买了一些百合放在朋友家里。
朋友发来短信:“你到我家以后,突然有了生活的感觉。”
陌生人让她懂得了居住这件事。
有时她也会问自己,为什么那么喜欢住民宿。这么问自己时,她总会想起盖乐普(The Gallup)夫妇。
他们是郑辰雨初到美国时的接待家庭。他们的家是一座森林深处的棕色木屋,屋外有一片菜地,比尔爷爷围了一人高的栅栏,因为时常有野鹿和熊造访吃菜,留下脚印。
那是她第一次住到陌生人家里。
“小时候,我的生活一直是两点一线,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考上最好的大学。高中时第一次走出国门,步入未曾想象的世界。
是他们打开我封闭的内心,让我放下戒备心,去探索、相信和拥抱世界的美好。”
6
去年,从硅谷辞职前,郑辰雨再次去看望爷爷奶奶。
他们搬进了养老院,不再有客房,却依然接待了她。
他们的书桌上立着她半年前寄去的手绘菠萝明信片。
奶奶问她:“这一年没怎么收到你的邮件,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?”
郑辰雨老老实实回答:“我正处在两个选择的挣扎中——是继续在硅谷打拼,还是走另一条路?
我想把住民宿的经历写成书,但是挤不出时间, 我害怕忘记这些宝贵的故事带给我的触动。这种状态让我无比疲惫,身体也亮起了红灯。”
在回程的小火车上,郑辰雨翻开了奶奶给她的信:
“辰雨,你长成大姑娘了,经历也更丰富了。请不要忘记初心,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,无论是旅行还是画画,它们带给你力量,会赋予你更有意义的人生。
——你的第一位民宿房东.珍 ”
“旅行”、“画画”、“更有意义的人生”这些词语在她脑中反复回放。
她眼中蓄满泪水,心里有了答案。
本期作者:安妮兔 ,对人类无比好奇的人类,探险者,写作者,印度爱好者。拥有公众号“安妮兔的博物馆”(ID:Annie_bunny)
-END-
推荐阅读:
▼ 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开启虚度美学会员课程!